1月12日上午,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文化研习基地启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。学校党委书记卞成林,党委副书记陈铭彬,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韦雪芳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蔡高根,副校长黄晓娟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吕俊彪、何立荣、姜明国、高兴宇等在家校领导、中央及广西近20家主流媒体记者、各职能部门、文化研习基地各展馆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。
启用仪式上,卞成林与韦雪芳共同为文化研习基地揭牌。其他校领导与各展馆负责人为校史馆、广西现代文学馆、语言博物馆、民族博物馆和东盟文化馆揭牌。陈铭彬在启动仪式上致辞,吕俊彪主持启动仪式。
陈铭彬表示,建设文化研习基地是广西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重要嘱托“各族青年要志存高远、敏于求学、学有所成、锻炼成才,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,做执行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的楷模,为推动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处,共同发展贡献力量”,坚持文化立校、文化强校、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和重要举措。广西民族大学将把文化研习基地打造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,传承文化自信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,激活学校70余年办学中积聚的丰富文化资源,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通过文化建设形塑立德树人新格局、教师教学新形态、学生成长新场域。
启用仪式后,文化研习基地启用新闻发布会召开。陈铭彬介绍了文化研习基地的基本情况、功能定位和特色内容。广西文联副主席、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凡一平,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、民族博物馆馆长滕兰花,文学院副院长、语言博物馆馆长康忠德等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
广西民族大学文化研习基地总建筑面积1.94万平方米,总投资1.3亿元,是学校“十四五”期间重点建设的集文化研究、学术交流、实训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场馆,内设校史馆、广西现代文学馆、语言博物馆、民族博物馆、东盟文化馆等常设展馆展厅。
校史馆记载了学校的72年芳华,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文化场所、育人基地、对外窗口,发挥着记录办学历史、传承文化传统、展示办学成就、指引未来发展的重要功能,通过校史馆的展陈,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感受到广西民族大学沐浴在党的阳光下,取得的丰硕成就,新时代民大人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。
广西现代文学馆展示了广西现代文学概况、广西文学地理和各时期的广西现代文学,重点展示广西首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、我校东西教授的获奖作品、获奖证书、奖牌等实物,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,对深化学校与区内外,以及东盟国家的文学合作与交流意义重大。
语言博物馆是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、中国境内语言文字、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字和语言数字化体验等四部分组成,展现语言历史的发展脉络,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,是语言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、语言研究的平台、语言科普服务社会的窗口,是中华民族“大一统”的历史见证。
民族博物馆设有广西简史展区、广西世居民族展区和东南亚民族展区,将收藏保管、教学实践、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教育功能有机结合,凝聚了民大师生扎根田野开展民族民俗教学研究的心血,是学校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、展示华风桂韵、共筑华夏华章的特色育人窗口和沟通桥梁,展陈的物件,有力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华美与博大,是见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朽乐章。
东盟文化馆由东盟国家国别馆、广西民族大学面向东盟人才培养成果展两部分组成,全方位、立体化、系统性地展示学校“立足广西、面向东盟、走向全球”的国际化办学特色,以及在长期面向东盟办学和友好交往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,是讲好民大故事、广西故事,中国故事的色彩斑斓的注脚。(初审:荣子卿 校对:万晓彤 复审:马可靠 终审:王文娟)